毕业论文
您现在的位置: 天山天池 >> 天山天池发展 >> 正文 >> 正文

中秋来天池,赏花赏月赏诗词

来源:天山天池 时间:2022/7/16
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 http://www.bdfyy999.com/index.html

“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”

中秋之夜,月色皎洁。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,也是文人墨客的情感之所系。

团圆日,宜赏月,看月辉洒下“潋滟随波千万里”;吃月饼、和友人一起吟诗作对,感受古人诗中的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;适合约会,与意中人“相约黄昏后”。

天山天池自古以来便是灵山圣水之地,中秋之时来此赏月、吟诗最为合适不过。

静夜凭栏,皓月当空,银蟾光满,任由一缕思绪在秋风明月中翩飞起舞,仿佛带着梦幻的翅膀,悠悠然步入一片缱绻的宁谧。

穿过岁月的烟尘,那一轮洗尽铅华的冷月,背负着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,踏着唐诗宋词的风采,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从远古走来。

“分不尽,半凉天。可怜闲剩此婵娟”南宋词人吴文英用婵娟指代中秋明月,借景感怀,独倚栏杆,闲暇孤寂无人陪,独有一轮明月与之相伴。

此时的明月就是唯一的“知己”,吴文英将秋月视作故友,倾诉一腔孤苦伶仃。

诗仙李白用“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”将月出天山与苍茫云海融为一体,雄浑磅礴、波澜壮阔。

天山虽不靠海,却有云烟缭绕于山间,月出之时,宛若仙境,是赏月吟诗的绝佳之地。

唐代诗人王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,也曾感叹“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”。北宋文学家苏轼用“诗中有画”称赞此诗。

以己望月联想到天下人共同望月,由赏月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。王建对月怀远、蕴藉深沉,透出了浓烈的思乡之情。

“至今不会天中事,应是嫦娥掷与人”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在《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》中所作。

当时,诗人正意气风发,诗中便满含得意之情。以嫦娥指月,抒发轻松愉悦、积极上进之感。

明朝词人徐有贞曾叙:“阴晴圆缺都休说,且喜人间好时节。好时节,愿得年年,常见中秋月”。

可见中秋实乃“人间好时节”,天山天池也愿你年年有中秋、岁岁得佳节。

这里群山环绕、碧水蓝天,月光与云海交融,仿佛人间仙境。

月出之时,拍一张美图,画一弯明月,与友人对月饮酒诵诗,岂不美哉?

中国诗词以阳春白雪的唯美典雅,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。

历经千载沧桑仍熠熠生辉、经久不衰,历代名流的千古绝唱令世人为之折服。

来这里感受灵山圣水,赏皓月之美,天山天池邀你中秋来此,举杯对月、尽兴赏诗~这就准备出发吧!

天山天池陪你过中秋

END作者

马伟花图片

天池景区管委会编辑

马伟花责编

刘文艺监审

王琪来个点赞+在看我在天山天池等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yzl/95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