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初中,就像离巢鸟儿乘着微风,扇动着阳光,在新的环境中结伴而行,相互照顾,相互帮助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同学之间的友谊越来越深厚,课余时间,最大的乐趣就是讨论,见什么就讨论什么,想什么就说什么,只要有疑点、有提问,就有见解,这就是成长。大家不分彼此,都可以参与进来,制造乐趣,享受乐趣。在这勃勃生机的岁月里,将点点滴滴的趣事润泽成章,编篡一卷美妙绝伦的幼稚新天地。
在一次吃晩饭时,八人一席均分好饭后,汪胜前捧着饭盆紧挨着余闯坐在床檐上,余闯问他怎么不吃饭,他说:“我的筷子掉了…”汪胜前的妈妈和余闯的妈妈是亲姐妹,他俩是同庚表兄弟。余闯二话不说,就把正准备吃饭的筷子给了他一只,汪胜前走到宿舍门口,又从袖子里再掏出一只,边用一双筷子吃饭,边对着用一只筷子吃饭的余闯笑,余闯站起来指着他说:“你不老实,骗我哈。”汪胜前笑着说:“我没骗你,是我的话还没有说完,我的筷子掉了…一只,另一只是你自愿给我的,不能违背你的好意不接呀,我用的这招叫‘援兵之计’。”余闯听了,笑起来指着他大声说:“你用词错误,只有‘缓兵之计’,没听说过‘援兵之计’,你这招可以叫解燃眉之急,哈哈哈。”汪胜前不甘示弱:“对我来说,这只筷子就是我的援兵,这没错呀,并且我还有一只筷子,你怎么能说解燃眉之急呢?”
下了晚自习到寝室,他们表兄弟俩还在为“援兵之计”和“燃眉之急”接着争论不休时,同学们接过话,你一言我一语,有人说这叫“阴谋诡计”;有人说这叫“损人利己”;有人说这是装可怜,有人说这是把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;还有人说这是道德绑架…寝室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。汪胜前只好老老实实地说:“大家别越说越邪乎,我真心本意就是和他闹着玩的。”大家都说:“谁还不知道啊,当心越描越黑。”余闯对正在床前铁瓷盆里洗脚的同学们说:“大家以后不要叫他汪胜前了,就叫他‘援兵之计’。”
余昭忠大概是受到了“援兵之计”与“燃眉之急”巧妙变通的启发,接着说:“我可以把一首七言绝句中的四句话改为五句,而意思不变。”有人说:“你改出来我们听听。”余昭忠说: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我改为:清明时节雨,纷纷路上行人,欲断魂酒家,何处有牧童,遥指杏花村。”众人初一听,也觉得意思大致差不多,这时姜宏问:“借问呢?你把借问两个字藏到哪儿去了?还有第二句是六个字,其余四句却都是五个字,这诗改得太差了吧。”同学们说:“这种思路很新颖,但诗改得不象,不可取,不可取。”
这时我也忍不住说:“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,你们说一说,可以怎么改,日出江花红胜火,这句没问题,春来江水绿如蓝,能不能改为:夏来江水绿如蓝,秋来或冬来江水绿如蓝呢?”
罗智泉说:“日出江花红胜火,太阳在长江边际冉冉升起时,波浪花如火一样红,是写得好,既然江水被太阳染得火红,又怎么绿如蓝呢?只能分为两个时间段来理解了,太阳天天早晨使江面波浪红如火,但太阳离开了江面后,春天的江水才绿如蓝。”
高敏接着说:“如果江花指江边植物的花朵,春天的花有桃花,杏花,桃花白中带红,只能说艳,太阳照射上去不能说红胜火。江边最多的还是油菜花,应该说:日出江花遍金黄,而不是: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了,春天还有梨花,有句词是这样写的:燕子来时新社,梨花落后清明。梨花真的是在清明节之前全部凋谢的,可以说:日出江花如白雪,春来江水映金黄。”
余昭忠补充说:“日出江花红胜火,火,可以指火红,也可指红火,比如说:事业很红火,日子过得红火,这里红火指旺盛,似乎可以说油菜花开得红火,即指开得旺盛,但不能说油菜花开得火红。很显然,这首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,是指火红。桃花不能全部代表春花,并且桃花有白色的,有白中带红色的,只有少量的桃花是红的,这种少量红色桃花是人工嫁接的变异株,所以说这种少量的变异株桃花,代表江花,是有点牵强。”
黄胜坡解释下一句说:“春来江水绿如蓝,是说草长得茂盛,水绿胜过了蓝草,或者是描写草倒映水中,水反而比草更蓝了。”
我反驳说:“春天的草怎么有初夏的草长得茂盛,还是初夏的草更蓝,所以说:夏来江水绿如蓝最好。"
姜宏又辩解说:“如果是指蓝色天空倒映在江面上呢?”
我说:“秋高气爽,最蓝的天是在秋天,如果指天的蓝倒映江中,无疑是秋来江水绿如蓝最好。又如果单指江水绿的话,冬天山川寥寂,水显得格外蓝,你们看地理书中天山天池的图片,一池祖母绿,那正是冬天的景象,即是冬来江水绿如蓝。”
这时,有同学说:“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,这两句读起来使人无比舒服,写春来,是指如同春天一样,充满生气、充满希望,有种向上的活力,还是春来江水绿如蓝好,白居易当时也可能都考虑到了这些,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写,大家晚上做个梦,梦里去问问白居易就知道了。”
经他这么一说,我再把这首词又背了一遍:
忆江南
白居易
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
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
能不忆江南?
背完,我突然恍然大悟:“大家似乎忘记了一个关键词,就是标题:忆江南,这首词的重点是一个“忆”字,既然是忆,是回忆,记忆中的东西,可以很清晰,也可以如梦境般朦胧的、游浮的。可能是某一瞬间,某个场景,也或者说某种机缘巧合把记忆的诸多风景抽象的归纳嫁接到一起,而且打动了作者的心,他的脑海如摄像机一样,把它拍摄了下来,在心头永久挥之不去,才使他写出记忆中的江南:‘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’。这是记忆中的江南之美,无关岁月,无关对错,无关多少。也许,白居易已经考虑到了后人会为这两句争论,不仅把标题写成‘忆江南’,结尾又再加一个‘忆’字,再次起点睛的作用,因为他知道,两句话写不尽江南之美,只能把江南之美从读者心中引出来,让读者自已去想象,去享受。”这时同学们都洗好了脚,纷纷拿起水盆去外面泼水。
这次的讨论,特别是我最后这样对该词的理解与诠释,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和赞同。黄胜坡说:“如果真的是你解释的这样,那么白居易写文章是真的老练,没人能挑得出来毛病。”有的同学洗好脚,还在床前来回踱步,没有睡觉的意思,看到大家意犹未尽,我说:“还有一首古诗,大家再讨论一下,好不好?”同学们又来了精神,嚷道:“你说呀,你说呀。”我接着就先背诵了这首诗:
春夜喜雨
杜甫
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
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
野径云俱黑,江船火独明。
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。
我提出的问题是:“这首诗第二句,是当春乃发生好,还是当需乃发生好呢?”
汪胜前说:“当春乃发生好,俗话说春雨贵如油,珍贵最好。”
余闯当然持反对意见,说:“春雨贵如油,你若不需要,又有何用,还是当需乃发生好,比如说,天天下春雨,十位行人十个烦,下得山滑坡、田地泥石流了,还好吗?又比如,现在要来学校上课,这么晚的天,又下着春雨,此时不但不需要,反而讨厌它了,谁还会说它好呢。”
汪胜前连忙说:“现在都要睡觉了,还到学校上什么课。”
余闯一下子愣住了,寝室的同学们都笑了起来,余闯马上接着又圆自己刚才说出的话:“现在是不上课,但现在有走读生下课回家,正下着春雨,伞都没带,还说这雨下得好吗?因为我们不需要。鼓不敲,神不知;理不辩,人不知,说当春乃发生,属主观意识,只有当需乃发生,才是真理,才贴近现实,只有需要,才能是最好的。”
姜宏把一只手撑在床檐上,头伸出来说:“标题是《春夜喜雨》,好雨知时节,时节,指四季的节气,什么节气下雨是好雨呢?当然是春季了,春雨滋润大地,植物吸收到了充足的水份,此时阳气上浮,万物向上生长,当春乃发生与标题吻合,如果是当需乃发生,标题就不能叫《春夜喜雨》,只能叫《雨》,或者叫《及时雨》,只有这样才能和当需乃发生吻合。”
坐在被条里的汪胜前,将手伸出床外,对着姜宏竖起了大拇指,高兴得“哈哈哈”大笑说:“我们赢了,余闯你又输了哈!”这时外面传来了哨子声,再过十分钟就熄灯了,还没上床的同学赶紧钻进被子,依旧穿着上衣坐在那里,睡着汪胜前脚下的余闯,靠着床边,昂着头忖思:“明明感觉是当需乃发生好,怎么辩输了,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?”
我和衣坐在床上,想着这两首诗,脑海不停地闪现出春天所留意过的风景,有花、有草、有雨…还有日出江花红胜火的“胜”字,这个“胜”字的意思是胜过呢?还是不胜呢?于是,我不再征求大家的意见,又说出一首古诗:
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
韩愈
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。
最是一年春好处,绝胜烟柳满皇都。
同学们再讨论一下,这首诗是说:草色还未全部生长出来的景色胜过烟柳满皇都的景色?还是烟柳满皇都的景色胜过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色?”
也许刚才汪胜前争论《春夜喜雨》时感觉自己赢了,马上说:“这首诗已经明明白白地写着: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,这种雨也珍贵,贵过了《春夜喜雨》,这雨中的小草初生,给人清新、怜爱和希望,这嫩绿是新生命,这才是世间最好的风景,是朦朦胧胧的美,亦于若即若离之势,又居有意无意之间。象没有雾的大山,就算再高再大,给人的感觉怎么能高过云雾缭绕、时隐时现的高峰呢!所以说草色遥看近却无是言传意会的美景,当然胜过了满城都长着老叶子的柳树了…”
正当同学们听得入迷的时候,电灯突然熄了,大家都说:“今晚的灯怎么熄得这么快。”熄灯打断了汪胜前说的话,余闯抓住时机,马上接上去要反驳。听说他们表兄弟二人,在小学一直是同班同学,什么问题都想争论出输赢,家里人说他俩是一对活宝。这时,罗智泉挑逗说:“余闯,这次看你用什么回马枪,干得过汪胜前。”余闯像是得到了鼓励,马上说:“援兵之计(余闯刚才给汪胜前取的绰号)解释前两句‘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’,说得不错,很吸引人,但这只是铺垫,仅仅是铺垫,重点是最后一句:绝胜烟柳满皇都。就是说:绝对胜景、能吸引人的风景,还是烟柳满皇都,再加上第三句一起连贯来理解,这就形成自问自答的句式:一年里春天最好的美景之处是哪里呢?自然是绝胜风景——烟柳满皇都了。”
汪胜前急了,争辩说:“最是一年春好处,就是说第一、二两句这么美好的风景,才是最好的春天景象,绝对百分之百胜过烟柳满皇都。”
余闯象是想到了什么,说:“如果按‘援兵之计’所说,草色遥看近却无,为最好风景,那么该诗还要后面一句干什么?前面三句已经说清楚了,后面一句属于画蛇添足,大家说是不是。比如:有首词,枯藤老树昏鸦,是不是写秋天的伤感,如果你感觉这伤感力道不足,作者加上一句,小桥流水人家。你想想,藤也死了,老树叶子也掉了,连老乌鸦也昏昏欲睡,在死亡边缘挣扎,又见小独木桥以及流水远去,几户人家,又不是自已的家乡,暗示人生如过客般的悲哀。读者能不唏嘘伤感吗?如果你还觉得不够,作者再加一句:古道西风瘦马,古道,多么苍凉,在秋天的西风里牵着走不动的瘦马,怎么办,如果你还觉得感受不够悲凉,作者再加一句,夕阳西下,你说,多可怜,连太阳马上要坠落了,脚下的路该何处何从呢?这样的伤感,谁的心不在滴血。但所有这些,都是为了衬托最后一句,断肠人在天涯。这才是最关键的一句,这个时候,漂泊的人还在天边,未来在哪里,此中艰辛谁知?直教天下人都为之断肠矣。所以说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这首诗的前三句,不管写风景是如何的好,也只不过是衬托最后一句,最佳还是烟柳满城摇拽的皇都,这才是最美的风景。”
汪胜前此时更急了,说:这首《天净沙·秋思》是以景烘托人,当然是这样理解,而《早春呈张十八员外》全部说景,最后并没有去衬托某个人,所以不能相提并论。”
余闯知道自己没理也整出歪理了,有胜利的希望,便放轻了语气说:“我再举个例子:‘天下文章出三江,三江文章数我乡,我乡文章算舍弟,舍弟请我解文章。’你听听,前面说得再多,只是道个来处,是个衬托,最后一句才是文章的中心,这最后一句,所有人都明白,这才是正题。所以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最后一句,‘绝胜烟柳满皇都’才是主题,这首诗是变着戏法般地夸最好的风景是烟柳满皇都。”
汪胜前沉不住气了,不停地摇着床,一时又找不出反驳的理由,高敏听见他摇床的声音,故意激激他说:“余闯的话很有道理,这首诗是韩愈邀张籍去春游,意思是说:‘街上下着小雨,早春草色还没有全部长出来,它虽然比不上烟柳满皇都时的风景,但我还是想邀你一起去春游。’张籍回话说:‘这个雨天,草都没长齐,你若有雅兴,你就一个人去吧。’从张籍不去的事实,就可以看出,不是绝胜烟柳的美丽风景,他没这份雅兴。所以说‘绝胜烟柳满皇都’的风景胜过‘草色遥看近却无’的风景。”
听到这些,汪胜前气得不停地锤着床檐,忿忿地说:“谬论,谬论,史无前例的谬论。”同学们在黑暗中笑话着汪胜前,有理掰成了没理,罗智泉打圆场说:“你们两人都是一输一赢,今晚的讨论,打了个平手…”
这时在外面方便进来的姜宏,边关门边说:“一级警报、一级警报,校长来到、校长来到。”同学们便不再说话。夜,似乎很深了。良久,还传出汪胜前在床上辗转反侧的声音。
讨论古诗词
谈文难臆古人心,也学诗家句句斟。
那夜争鸣绕梁韵,至今耳畔有回音。
第二天,做完课间操后,喇叭播出通知:
通知:经学校研究决定,从明天起至八月十六日,初一,初二,高一、高二,各年级各班,放农忙假和中秋假共八天。八月十六日到学校上晚自习。初三,高三及高三复读班,取消农忙假,继续上课。
听到通知后,操场上一片欢呼。
下午上完第三节课,就放假回家,这节课是英语课,曾和平曾老师是位年轻漂亮、心地善良的女老师,乌黑的头发,编着长长的两条辫子,偶尔也没有编辫子,而是在后面用橡皮筋束成一个马尾发型,因为年轻,比我们大不了几岁,同学们都把她当成姐姐,并且她妹妹曾云也在我们班读书,所以大家都不怕她。
她走上讲台,点名曾云,回答她的提问:“上节课讲的是什么,几个新单词怎么发音,”等等。曾云站起来昂着头,熟练地回答着。她和余卫兵同一张课桌,课桌分二层,上层为桌面,下层放书本、笔墨文具等,朝向怀里这个方向是空着的,手直接可以伸进去拿东西,非常方便。坐着的长板凳也是两人共一条,由于曾云站着回答问题,余卫兵就往后翘起长板凳,低下头,一只手在二层里面找笔记本,可能是里面的东西比较乱,他只好这样慢慢地找。谁知曾云回答完她姐姐提出的问题后,因为新单词的发音读得非常准确,一时得意,高兴地往下一坐,往后翘起的长板凳受重力猛压,前面两只板凳脚复位着地的惯力,一下子把余卫兵的头推进二层的空抽中出不来,曾云见状,离开座位,侧站在余卫兵后面,急忙双手扶住他的肩臂,帮忙用力往外拔,痛得余卫兵大叫:“哎哟、哎哟,不要动我,鼻尖卡进板缝里了。”他又连忙用手摸进曾云这边的二层里,拿了个薄练习本,从嘴唇下面慢慢塞进鼻子下面,托住鼻子,连头带作业本一起往外拔。同学们听到叫声,一齐看过去,全教室都大笑起来,有的同学还离开座位跑了过去。曾老师站在讲台上,用英语书背把讲台桌子敲得“蹦蹦”响,边说:“上课、上课,大家起什么哄。”同学们转身笑着看曾老师时,曾老师的脸却不知不觉通红了。
湖北英山位于大别山东南部,北面与安徽省的岳西、霍山、金寨三县接壤,南面与本省罗田、浠水、蕲春三县相依,这里群山起伏,连绵不断,古称英山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,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,并且多为梯田,部分沿河改造的田地,多为沙田。年年耕种、浇灌、管理、收割,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,收获点点粮食倍感不易,所以,学校年年放农忙假,是让学生回家帮忙,趁天气晴好的档口,希望到手的粮食尽快颗粒归仓,这样才可以勉强能维持到明年秋收时,不至于饿肚子。
当我从学校放假回家参加农忙时,母亲疲倦地说:“稻谷我已经割了一大半,全晒在田里,没收回来,你放假了,明天和后天我俩再割两个上午,附近的稻谷也就割完了,明天和后天下午及大后天,就可以收起来,挑到稻场堆谷垛子。收完了这部分后,再去收割河田的。”我问:“怎么没看见父亲?”母亲说:“他去安徽那边打工去了,出去四天了。”我听了生气地说:“现在正是抢割抢收,去打什么工啊,学校都放假回来搞农忙,他还往外跑。"母亲用手锤着腰说:“就是农忙,别人家需要帮忙,他才可以去打工啊,你父亲不去打工挣点钱,怎么生活啊,七口人吃饭,两位老人,又不能干活,三个小孩读书,种田的种子、化肥、农药,都要不少的钱,用坏了的锄头、镰刀、铁锹等农具,又要添制。还有农业税、村上交费,人头费,教育附加费,电费,谷麦加工费等十几种费,都要钱,还有转到信用社要交本息的大集体时的缺粮款。另外,每逢下雨天,房子到处漏水,要钱添瓦。你都进初中了,穿破衣服不好看,留给弟弟穿,总得给你添制一件越冬棉袄吧。重要的是,亲朋戚友的人情往来,红白喜事,都得去随礼。”我问母亲:“不随礼不行吗?”母亲说:“不行啊,做人不仅要勤劳,更得要脸面啊,古话说:人要脸,树要皮。树如果没皮,它能活吗?人若不要脸面,那还算是个人吗?就算自己忍饥挨饿,人情礼义不能少,你父亲在外,早上还没开始干活,他这一天的工钱该怎么用,家里就已经在盘算计划了啊。”母亲坐在椅子上不作声,沉默着,秋天的晚风从窗户吹进来,让人感受到阵阵凉意。
我听着只读过扫盲班的母亲说着被生活逼出来的道理,双手抱住膝盖,一阵心酸,良久无语。心里对自己说:“暑假豁出命帮父亲搬运石头,这次就再豁出命来抢割抢收吧,除此之外,别无它法。”
作者简介:
周自金,网名历久梅新,湖北英山人。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,黄冈作协会员、诗协会员,英山诗协会员。有诗词、赋、散文等散见于书籍报刊及网络媒体。在以往的诗词、散文邀请赛中荣获过一等奖等。自勉语:若将岁月开成花,人生何处不芬芳。
《童年往事》系列连载,未完待续
供图:朱祥(英山县石镇文化站站长)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jzl/6172.html